中信会计网-CPA创办的专业会计考试网站!

2010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学习笔记1

时间:2010-10-28 16:35来源:中级会计师考试网 作者:lele
正保会计网校
第一章 总论 一、财务报告不再仅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采用一致会计政策(纵向比较) 不同企业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横向比较) 三、账面余额、账面净值、账面价值 例: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科目余额 净值=原值-折旧 价值=净值-减



第一章 总论
一、财务报告不再仅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采用一致会计政策(纵向比较)
不同企业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横向比较)
三、账面余额、账面净值、账面价值
例:账面余额=固定资产科目余额 净值=原值-折旧 价值=净值-减值准备 即:账面价值=原值-折旧-减值准备
四、资产、负债的特征之一:是由过去的交易等形成的。☆能够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条件”,不是特征
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负债是企业的现时义务(现时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五、所有者权益的构成:①投入的资本、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③留存收益
①投入的资本=注册资本+资本溢价资本公积等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与损失: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投入资本、分配利润无关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动。
③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六、利润的来源构成: ①收入-费用 ②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与损失还有投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
收入、费用→由日常活动形成;利得、损失→由非日常活动形成
利得与损失可能不会影响当期损益,但一定会影响“所有者权益”;
利得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损失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历史成本→受托责任观
七、会计计量属性:①历史成本 ②重置成本 ③可变现净值 ④现值 ⑤公允价值其它属性→决策有用观
使用原则:以“历史成本”为主;保证金额能够可靠取得且能可靠计量,亦可使用其他方式
八、{新增} 企业的会计计量、确认、报告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二章 存货
一、存货构成: [工程物资]不是生产经营过程中销售耗用的储备,不是“存货”
二、存货成本的构成:①成本(价款/税费/运费/保险) ②采购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③其他成本(设计费用等)
关税、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注意7%的税金抵扣(题目中给定)
三、商品流通企业,运费、保险费等计入采购成本,也可以先归集再分摊。金额较小的也可以直接计入损益
四、合理途耗计入存货成本 、 收回的赔款冲减存货成本 、 意外灾害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非常损失盘亏→[营业外支出]
五、不计入成本的情形:①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 ②仓储费用(不包括生产必须的存储,如啤酒)
六、委托加工: 支付收回直接销售的“消费税”→[委托加工物资] ☆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仍计入存货成本
支付收回继续加工的“消费税”→[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用于抵扣
七、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消费税=计税价格*消费税率)
计税价格=(材料实际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 另:销售时消费税=主营业务收入*消费税率
八、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消费税为价内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九、可变现净值的确定:①按目的区分 材料直接出售:材料售价-销售费用-税费
材料加工产品出售:产品售价-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税费
②按售价确认①库存〈合同数量:全部以合同价确认→可变现净值
有合同②库存〉合同数量:超出合同数部分按一般价格确认→可变现净值
③合同标的未生产,但有生产其的材料,材料以合同价为标准计算
十、账面价值的确定:①合同内→合同价同一存货不同情况下减值额分别确定后,
成本价应合并减值总额计算计提/转回金额
②合同外→市场价低于原账面价值部分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十一、材料期末计量(账面价值确定):
①直接销售:成本/可变现净值孰低 确认
②材料用于生产产品: ①产品未减值:材料按成本计量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售价-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税金
与材料是否跌价无关②产品发生减值:材料按成本/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十二、计算步骤:①计算产成品可变现净值(售价-费用等)②与成本比较③成本低 按成本计量;成本高按按可变现净值
十三、存货跌价准备计提:Dr:[资产减值损失] Cr:[存货跌价准备] ☆ 多项存货计提时应分别计算是否应提,不可合并计算
十四、期末可变现净值>成本①前期未提跌价准备:不作账务处理 单项存货计提时,应区分有、无合同,进行减值测试
②前期已提跌价准备:全部冲回,但不可多冲,即以前期提取的跌价准备为限
期末可变现净值<成本时,也不一定要计提跌价准备,要视应提金额与前期已提金额的多少。
第三章 固定资产
一、资产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的寿命、折旧方法等的,单独确认固定资产
二、备品件、维修设备等→存货 高价周转件→固定资产不含员工培训费用
三、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包含: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安装成本、专业人员服务费、利息等,还应考虑弃置费用
四、一笔购入多项固定资产,按“公允价值”分摊Dr: [固定资产]<现值>
五、购买资产延期支付具有融资性质的,以现值为基础确认成本; [未实现融资费用]<差额>
价格与现值的差异-[未确认融资费]按摊余成本计算分摊至[财务费用]) Cr:[长期应付款]<总额>
六、工程物资的损失工程未完工的→工程成本
工程已完工的→营业外支出
七、工程完工前试生产耗用成本计入工程成本;产品转出时或销售时冲减工程成本
比较正常原因完工前→工程成本I
八、在建工程损毁完工后筹建期间→管理费用-开办费☆II
非筹建期间→营业外收支
非正常原因 → 营业外收支
九、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应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作调整,但不需调整已提折旧
十、{新增}高危行业[专项储备]的核算
提取时: Dr: [相关产品成本或当期损益] Cr:[专项储备]
使用时: 若为费用性质,直接冲减专项储备: Dr:[专项储备] Cr:[银行存款]等
若形成资产,如固定资产,则通过[在建工程]归集,达到预定状态后转入[固定资产],
同时按相同金额: Dr:[专项储备] Cr:[累计折旧]
十一、融资租赁的判断:不在于合同的形式,而视租赁资产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 进行判断
融资租赁资产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孰低.(手续费、律师费等其他直接费用也计入最低租赁付款额)
十二、以公允价值入账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重新计算折现率,即: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十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能合理确定到期可取得所有权,折旧期间=使用寿命
计提折旧期限的确定不能合理确定到期是否可取得所有权,折旧期间=使用寿命与租赁期孰短
☆需安装的设备折旧期限为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合同到期(相当于使用期限),不是从合同开始日计算
十四、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现值 与 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孰高
十五、承租人担保余值不计提折旧,未担保余值计提折旧现值 Dr:[固定资产]
最低租赁现值=各期租金现值+担保余值现值Cr:[预计负债]
十六、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应将现值计入资产成本和[预计负债],将差额差额按摊余成本计算 Dr:[财务费用]
按摊余成本计算分期计入[财务费用]和[预计负债] Cr:[预计负债]

十七、不提折旧的情况:①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②已提足折旧的;③转入在建工程的,如改扩建
十八、折旧方法的选择:按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确认,而非税法的规定考虑残值
①年限平均法②工作量法③双倍余额递减法(最后2年平均法) ④年数总和法10…1
100*95%/10 100*95%/总工作量100/10*2 ☆仅此方法不考虑残值100*95%*(1+2+..+10)
十九、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原价=更新前账面价值+后续支出-更换(换下来的)部件账面价值<原值-按比例计算的折旧和减值额>
改造分类改良→资本化更新改造账务处理:DR: 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修理→费用化Cr: 固定资产不是固定资产清理
二十、若装修费符合资本化条件,折旧年限:两次装修间隔期与尚可使用年限 孰低;下次装修时仍有余额全部转入[营业外支出]
二十一、经营租赁改良支出→[长期待摊费用] 使用剩余租赁期与使用年限孰短进行摊销
二十二、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账面价值,要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则应计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二十三、固定资产净残值调整:预计净残值=公允价值-处置费用预计净残值≥原账面价值→不作账务处理
预计净残值<原账面价值→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二十四、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
二十五、销售不动产,要考虑“营业税”,处置“生产用固定资产”考虑“增值税-销项税”。[营业外收支]
二十六、☆固定资产盘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处理。盘亏直接按账面价值转入[待处理财务损溢],与其他应收一起转入
第四章 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概念:为了①赚取租金或②资本增值的房地产 即:自用的不属于
二、包括:①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只是准备出租不算) ③已出租的建筑物
②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准备出租的不算、建筑物不算)
三、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①自用房产 ②作为存货的房产③准备出租但未出租的房屋④经营租入再租出的⑤闲置的土地使用权
某项房地产,部分自用、部分用于出租或升值的,能单独核算的,分别确认为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否则全为固定资产
四、外购的投资性房地产:购入后同时出租或用于增值否则为转换的投资性房地产
自行建造的投资性房地产:达到可预定状态同时出租或用于增值的。转换前作为固定资产等处理但有例外情况
五、同一个业只能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中的一种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2种
六、科目设置: 成本模式:[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公允价值模式:[投资性房地产-成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对应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转换时<公允价值> 后续价值变动
只有证明公允价值能持续计量,才可用公允模式;公允价值模式下,不计提折旧即要调整:
七、计量模式的转换: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只能单向转换,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计量模式变更,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盈余公积]
八、商品房→计入[开发产品],相当于[库存商品] ☆只有自用转为投资性房地产的
九、成本模式下,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以账面价值转换至上述对应科目; 才将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公允价值模式下,自用房地产与投资性房地产之间的转换如下: 后续计量与后续公允价值变动不相干
①自用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因差额可能会很大,故借方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因差额较小,故借贷方差额均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不是[营业外收入]
十、☆资产处置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资本公积]最终转入[其他业务成本]借方或贷方大题目分录中勿忘
处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处置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十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支出①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②费用化支出: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 Dr:[投资性房地产-在建] Dr:[其他业务支出] 因为是出租的固定资产
转入[投资性房地产] Cr:[投资性房地产] Cr:[银行存款]等
[银行存款]等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
一、核算内容包括: ①持有的对“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的投资(即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
②无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市场无报价、公允价值不可计量的
非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且市场有报价或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投资确认为金融资产,不是长期股权投资[资本公积]
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原则上不以公允价值计量(即以份额计量)、不确认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存货不确认收入,直接结转
①现金、资产、债务作为对价按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份额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初始取得成本的差额,贷方直接
②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对价计入[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借方冲减[资..-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面值为[股本] 不是冲资本公积的所有金额
在处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应注意企业合并前合并方与被合并方适用的会计政策的不同:
①首先应基于重要性原则,统一合并方与被合并方的会计政策;②再按照合并方政策调整被合并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即
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在此基础上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即账面价值的份额)。
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确认损益→资产处置损益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存货确认收入和成本
①一次交换交易形成合并,以付出资产、负债、发行权益证券的公允价值计量。☆2种合并都不是以付出资产的“成本”计量
②多次交换交易形成合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公允价值)之和,即将之前的“未形成合并时的[长]的账面价值”
还原(追溯调整)为“初始成本”(公允价值),再加本次交易公允价值。
如果之前为成本法核算,则合并成本=购买日账面价值(也即前期购买时支付的公允价值)+本次购买的公允价值
如果之前为权益法核算,则合并成本=将购买日账面价值调整为“最初取得成本(公允价值)”+本次购买公允价值
③购买方为进行合并发生的费用计入“合并成本”,但不包括:发行债券手续费佣金和发行权益证券手续费佣金
④合并协议中的未来事项,可能发生或可计量→计入“合并成本”。计入[应付债券]初始确认金额冲[资本公积-溢价]
⑤投出资产为非货币性资产, 投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营业收入/支出]
投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投出存货→[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同时确认[主营业务/其他业务成本]
账面价值差额确认当期损益投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收益] 以上三种方式的汇总比较
四、以"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取得的(初始计量)长期股权
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计量如下:(公允价值计量)
①现金取得:按实际购买价款计量,含费用、税金等
②发行权益证券取得:按公允价值计量,手续费佣金
从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不足的冲减
[盈余公积]或[未分配利润] 不是全部[资本公积]
③投资者投入的:按合同约定价值计量,不公允除外。
④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按下章规定处理
⑤债务重组取得:按下章规定处理☆若为权益法核算,则需考虑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与付出资产公允价值孰高
五、已宣告尚未发放的股利,均作为[应收股利],不计入长期股权的成本。高,则调整成本和[营业外收入] 高,则不调整
六、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①成本法能控制定量:≥50%
A 使用定性:≤50%,但有实质控制权
范围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公允价值不可计量定量:≥20%
B 成本核算的方式: 定性:实质上
初始成本=投入成本达到重大影响
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
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
初始计量
同一控制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
额,付出资产账面价值与享有被投资单
位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非同一控制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公允
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发行权益性证券
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
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取得方式
企业合并方

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
能控制
不能控制
>50%
≤50%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
后续计量
同一控制成本法核算
非同一控制成本法核算
(1)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
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投资用成本法
核算;
( 2 )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
按权益法核算
取得方式
企业合并方式
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
≥20%
≤50% <20%
>50% ☆合并报表采用权益法

(责任编辑:lele)



你好
相关文章推荐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