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会计网-CPA创办的专业会计考试网站!

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参考(2)

时间:2014-08-31 09:09来源:未知 作者:lele
正保会计网校
B.成本控制 C.单据控制 D.成本控制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总结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实践的成功经验,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八大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




 B.成本控制
 C.单据控制
 D.成本控制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总结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实践的成功经验,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创新性地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八大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以及信息内部公开。
一.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事项申请、内部审核审批、业务执行、信息记录以及内部监督等岗位。不相容岗位分离,意味着提出事项申请的岗位应当与对事项进行审核审批的岗位分离,内部审核审批的岗位与信息记录的岗位分离,业务审批岗位和执行岗位需要与内部监督的岗位分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各项经济活动的流程和特点,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对确需分离的不相容岗位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下属单位、各岗位日常管理和业务办理的所授予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关系到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和资产使用效益,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方法。这种控制方法要求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行政事业单位的任何授权都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并予以书面化,通知到经济活动业务流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授权一经确定,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的审批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三.归口管理:归口管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管控事项的性质与管理要求,结合单位职责、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的前提下,明确单位内部各个业务的归口管理责任单位的控制方法。归口管理是建立在权责对等基础上的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有些经济活动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具体开展,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就容易导致经济资源流失的风险和财务信息失真的风险。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别是经济活动的特点和本单位的职能、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情况,建立起联合工作机制,以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实行统一管理。
四.预算控制:预算是根据单位发展目标和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财力支持和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预算控制本身是一种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作用。所以对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建设项目等各项经济活动,都需要强化预算约束,以规范和制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
五.财产保护控制:保护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财产保护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控制方法,要求单位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和处置报批等。
六.会计控制: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之一,会计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需要同时满足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控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
(2)加强会计机构建设,配备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3)合理设置会计岗位,确保各岗位权责明确,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4)着力提高单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业务水平,确保会计人员正确行使责权。
(5)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确保会计基础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报告编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七.单据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进行社会管理还是提供公共服务,都需要使用公共资源,即统一表现为发生了各种经济行为。表单和票据是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行为“留印”和“有痕”,能够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真实。单据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 、归档、保管单据。表单通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行为所涉及的内部凭证。票据通常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经济行为在报销环节使用的外部凭证,证实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及其具体金额。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单据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将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单据制度化2.使用和管理单据规范化。
八.信息内部公开:《单位内控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从而达到加强内部监督,促进部门间沟通协调以及督促相关部门自觉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随着《单位内控规范》的深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在搭建信息公开平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信息公开流程、深化信息公开内容、完善信息公开基础等方面进行努力,建立信息公开责任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规范和细化信息公开内容,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创新信息公开方式,扩大信息公开覆盖面。
 15、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A. 每3-6个月
 B. 每半年
 C. 每6-12个月
 D. 每年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方式。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的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相对密集一些,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以及时促进内部体制体系建立和执行的改进和完善;因外部环境重大变化、单位经济活动重大调整和管理要求提高等引起内部控制体系发生重大变动,应当及时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执行情况逐步稳定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性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
二是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开展各项检查、抽查等监督检查工作。
16、内部控制原理和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是普遍使用的,但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一项()的工作,适应性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单位实际情况入手,才能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A.技术性
 B.个性化
 C.通用性
 D.强制性
解析:
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在行政事业单位是普遍使用的,但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适应性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从单位实际情况入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比如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及各单位“三定”规定,按照《单位内控规范》的要求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应当与单位性质、业务范围、经济活动的特点、风险水平以及所处内外环境等相适应相匹配,并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才能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17、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的规定很多,但由于每项规定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往往造成实务工作中分块管理、难成体系的局面,降低了管理效能,只有进一步实现不同制度之间的(),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制度建设之中,才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 A.相互衔接
 B.一体化
 C.对照分析
 D.注释说明
解析:
目前,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管理的规定很多,包括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等业务管理规定,这些规定为促进单位加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也按照上述规定建立起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由于每项规定的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往住造成了实务工作中分块管理、难成体系的局面,降低了管理效能,只有进一步实现不同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并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制度建设之中,才能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以满足单位全面经济活动风险管控的需要,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目的。
18、单位内控规范的创新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从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同时进行管控。
 A. 以资金管控为主线,以信息系统为核心
 B. 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信息系统为核心
 C. 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
 D. 以资金管控为主线,以会计控制为核心
解析:
东北财经大学、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主任刘永泽总结道:“《内控规范》的创新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资金管控为核心,从单位层面与业务层面同时进行评估,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19、根据财政部规定,我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自()起开始执行单位内控规范。 A.2008年1月1日
 B.2010年1月1日
 C.2012年1月1日
 D.2014年1月1日
解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20、下列各项中,构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环节最主要的风险的是()。 A. 认为预算编制仅是财会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
 B. 资金收支和预算追加调整随意无序
 C. 没有将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批,单位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不规范
 D. 未按规定的额度和标准执行预算
解析:
预算编制环节最主要的风险就在于认为预算编制仅是财会部门的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其中,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合理、业务活动与其财力支持相脱节。
21、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A. 财务主管
 B. 出纳人员
 C. 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
 D. 单位内部控制负责人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现金清查制度。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盘点,重点关注:账款是否相符;有无白条抵库;有无私借挪用公款;有无账外资金。如果发现账款不符,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做出相应处理,如果由于一般工作失误造成的,可由财会部门负责人按照规定做出处理;如果属于违法行为,应当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按照规定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22、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
 A. 公益性活动和非公益性活动
 B. 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
 C. 盈利性活动和非营利性活动
 D. 生产活动和非生产活动
解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类型众多,业务活动纷繁复杂。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可以分为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比如单位发生的资金收支业务和政府采购业务涉及到公共经济资源在单位内部的运转,属于单位自身的经济活动,而公安机关的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活动、教育机构的教学活动、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等则是单位的专业业务活动,相对而言属于单位的非经济活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仅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事务的监管者,同时也是公共资源的使用者,所以不论何种类型的行政事业单位,其正常运转都离不开公共资金,都需要对其自身所掌握的公共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因此,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共有的业务活动。
23、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A. 定期检查
 B. 不定期检查
 C.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D. 每半年检查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第六十一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4、资产的定期清查机制包括定期盘点、账实核对、定期核实各类资产的实际数量,将盘点结果与()进行对比,发现不符的,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A. 财务会计报告和资产台账
 B. 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
 C. 会计凭证和资产台账
 D. 资产台账和会计账簿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第四十四条第四款规定:“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单位应当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根据这一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的实物管理上,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台账,详细登记资产信息。(责任编辑:lele)



你好
相关文章推荐
栏目列表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