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支出审批控制。 《单位内控规范》第三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5)加强支出审核控制。 《单位内控规范》第三十条第三款明确规定:“加强支出审核控制。全面审核各类单据。重点审核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应当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应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确保与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6)加强支付控制。 《单位内控规范》第三十条第四款明确规定:“加强支付控制。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应当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应当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 66、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 A. 收入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实现相互分离,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B. 未按收费许可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存在违规收取的风险 C. 收入收取业务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和监控,导致收入金额不实、应收未收或者私设“小金库”的情形时有发生 D. 票据、印章管理松散,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风险 解析: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行政事业单位收入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收入业务相关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未实现相互分离,导致错误或舞弊的风险; (2)未按收费许可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存在违规收取的风险; (3)收入收取业务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和监控,导致收入金额不实、应收未收或者私设“小金库”的情形时有发生; (4)票据、印章管理松散,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风险。 67、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支出业务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下列各项中,属于支出业务不相容岗位的有()。 A. 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 B. 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 C. 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 D. 收入预算和收入核算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68、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单位内控规范的学习,吃透其精神,准确把握其内涵和要点。下列各项中,构成单位内控规范的内涵和要点的有()。 A.制衡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B.“关口前移”是实现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 C.单位领导重视和推动是实施单位内控规范的关键 D.信息化是实施单位内控规范的重要手段 解析: (一)制衡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所谓制衡,就是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设计。内控规范就是抓住单位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实施流程再造,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各管理工作当中去,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关口前移”是实现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 内部控制是“未病先防”。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对国家、对人民有承诺的,要将风险控制在可承诺的范围内,既不能从事超出可承诺风险范围的业务活动,也要杜绝低级错误。要通过制衡机制、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在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中的运用,对单位业务管理活动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进行事前的防范、始终的控制、事后的监督和纠正,及时堵塞制度漏洞、消除管理隐患,不给极个别的违法违规违纪人员以可乘之机。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将管控的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成本低、损失小、效益高。实现内部控制,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升资源使用绩效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我们自己的干部。 (三)单位领导重视和推动是实施内控规范的关键 内控规范的实施要靠各单位全员参与,但关键是单位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内外监督等各项经济活动,需要单位内部的各有关部门和岗位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形成联动机制。单位内部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通力合作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领导重视是内控建设与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没有单位领导支持的内控建设,往往会流于形式,有了单位领导支持的内控建设,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四)信息化是实施内控规范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将单位的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现了有机的结合,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将内部控制嵌入信息系统之中,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可以改变单位各项经济活动分块管理、信息分割、信息“孤岛”的局面,可以使单位领导的管理方式由传统的日常管理向例外管理转变,集中精力处理重大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实践也证明,信息化会促使单位的管控效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我们在内控规范中明确规定“单位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69、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支出审批控制。下列各项中,属于支出审批控制要求的有()。 A. 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 B. 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程序 C. 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责任 D. 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相关控制措施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第三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加强支出审批控制。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应当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越权审批。” 70、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部控制的具体工作的有()。 A. 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 B. 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 C. 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并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D. 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解析: 《单位内控规范》第七条规定:“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合适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一)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单位的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二)明确业务环节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其业务流程往往需要划分为若干个业务环节,将业务控制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并在不同的组织机构之间对业务环节的职责和分工进行明确,以有利于单位业务的有序开展并做到权责清晰。 (三)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 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业务梳理的基础上,对单位的内部与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在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业务范围和业务的各个环节后,单位已经可以具体界定内部控制的对象,要继续单位经济活动中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日趋复杂,业务分工逐步细化,经济活动的风险也逐渐呈现由个体化向系统化转变,任何业务的风险都有可能转化为单位业务层面的整体风险,因此这种风险分析要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既要强调个体风险的特殊性,也要具有大局观。 (四)确定风险点 风险具有整体性,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制订风险应对策略和控制方案,将风险进行细分,确定风险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就是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进行风险排序,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整体策略。 (六)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的逻辑顺序,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前面五项准备工作基础上或五个步骤的基础上,对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反复验证,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反复测算,按照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单位有针对性的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七)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 任何科学设计的制度如果要发挥相应的作用和功效都需要组织中人员的贯彻和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不但要认真学习《单位内控规范》中内部控制的核心思想与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还要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对《单位内控规范》和内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领会,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执行这些规定,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否高效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单位内控规范》中的相关工作人员泛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参与到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工作中的所有相关干部和职工。 71、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 () 正确 错误 解析: 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实施好内控规范,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建设服务型政府都具有重要意义。 7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 正确 错误 解析: 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同时要积极发挥其他工作人员的作用。 73、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是指,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 正确 错误 解析: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74、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是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与常态化。 () 正确 错误 解析: 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是将内控理念、控制流程、控制方法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从而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与常态化。 随着信息技术在单位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信息化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完善的信息系统控制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75、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可以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 () 正确 错误 解析: 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可以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但目前,《单位内控规范》暂定位于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主要基于经济活动是行政事业单位所共有的业务活动的考虑。 76、审计部门作为专门的监督机关,有责任、有义务推动单位内控规范的贯彻落实。 () 正确 错误 解析: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内部范围》的出台,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为推进这项系统工程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审计部作为专门的监督机关,有责任、有义务推动《内控规范》的贯彻落实。一方面,要带头实施《内控规范》,健全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管理,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部门单位切实按照《内部规范》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规范有效地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各项管理活动和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也要积极参与《内部规范》的实施,立足于强管理、防风险、促发展,充分发挥熟悉本单位业务特点、掌握本单位资金运行规律、了解本单位管理薄弱环节的优势,突出工作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及时防弊纠错,促进内部控制发挥应有作用。 77、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应当相互分离。 () 正确 错误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是建设现代化政府的客观要求,也是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制衡机制。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治理结构与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有所不同。上市公司有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经理层(执行机构)和监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领导,与董事会并立,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组织架构上虽然没有这么明确的划分,但是不妨碍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的机制在内部控制中发挥作用。 78、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应当是一个在单位领导统一领导下、由各项经济活动的关键工作人员及技术专家组成的跨部门联合工作小组。 () 正确 错误 解析: 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特别是预算、政府采购、基本建设等业务,相关的政策多、更新快,业务活动本身流程复杂。这就要求进行风险评估的工作人员要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各项经济活动的流程和特点。如果仅依靠会计人员,没有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或技术专家的参与和支持,风险评估工作就很可能流于形式,导致内部控制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所以,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应当是一个在单位领导统一领导下、由各项经济活动的关键工作人员及技术专家组成的跨部门联合工作小组,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需要各相关业务部门的通力合作。(责任编辑:lele) |